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 -pg电子娱乐平台

2021-08-09上传
暂无简介
文档格式:
.doc
文档大小:
28.5k
文档页数:
4
顶 /踩数:
收藏人数:
2
评论次数:
文档热度:
文档分类:
论文  -- 
系统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120例产后42复查时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盆底肌锻炼法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治疗后两组盆底功能指标;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疗前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纤维疲劳度及肌电压分别为(-0.040.12)%/s及(8.691.43)μ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650.47)%/s、(5.311.26)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3.33%、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力,降低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几率,改善盆底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盆底康复技术;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盆底功能障碍为妇科常见疾病,主要是因盆底支持结构缺陷、功能障碍及损伤等导致盆底支持薄弱,出现脏器移位进而导致其他盆腔器官功能及位置异妊娠与分娩是导致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文为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对在本院生产且产后42复查时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的12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选取2016复查时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年龄20~40平均年龄(27.435.65)岁;体重45~68kg,平均体重(54.744.68)kg。对照组年龄21~38平均年龄(26.955.37)岁;体重46~65kg,平均体重(54.234.51)kg。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资料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取。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锻炼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具体为:指导患者进行会阴收缩运动,每次收紧不得低于然后放松,每日持续练习15~30min,每天练习2~3以提升患者阴道收缩能力及排尿控制能力。配合phenix盆底康復治疗仪进行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向阴道内输送不同强度的电流有规律刺激阴道内神经与肌肉,过电刺激可提高盆底肌肉兴奋性,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频率设置为8~33hz,脉宽为320~740治疗20min/次,治疗2共治疗4周。进行生物反馈治疗,通过圧力曲线、肌电图等形式将肌肉活动信息转化为视觉及听觉信号然后反馈给患者,并指导其自主、正确的进行盆底肌肉收缩练习,形成条件反射。进行类盆底肌纤维训练,频率设置为20~80hz,脉宽为20~32020min/次,共治疗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治疗后两组盆底功能指标;治疗后随访个月,统计两组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采用生物反馈仪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两组患者盆底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及肌纤维肌电压。盆底肌力分级:0级为肌肉收缩持续0级为肌肉收缩持续1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治疗前,研究组盆底肌力分级0~级25~级15例;对照组盆底肌力分级0~级2414例;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级46例;对照组盆底肌力分级0~级7~级30例;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盆底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纤维疲劳度及肌电压分别为(-0.040.12)%/s及(8.691.43)μ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650.47)%/s、(5.311.26)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月随访发现,研究组出例脏器脱垂,脏器脱垂发生率为3.33%,尿失禁尿失禁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出现9例脏器脱垂,脏器脱垂发生率为15.00%,尿失禁11尿失禁发生率为18.33%;研究组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盆底功能障碍为常见的女性疾病,最主要诱发因素为妊娠和分娩,由于妊娠过程中,子宫逐渐增大,身体重心轴改变,腹腔压力增加,的压力逐渐增强,导致盆底肌肉松弛;而分娩过程会进一步损伤盆肌,最终引发盆底功能障碍[2,3]。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产后进行盆底康复功能锻炼对减少产后并发症、改善盆底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盆底康复技术主要是在患者阴道内进行电刺激治疗,通过不同强度的电流刺激患者盆底肌肉舒张与收缩,锻炼并逐步恢改善并治疗患者压力性尿失禁,提高控尿能力,进而改善患者性生活情况,提高生活质量[4-10]。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盆底功能锻炼治疗,对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康复技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纤维疲劳度及肌电压分别为(-0.040.12)%/s及(8.691.43)μ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650.47)%/s、(5.311.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3.33%、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力,降低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几率,改善盆底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4):546-548.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的研究.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2):228-230.盆底康复技术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疗效观察.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4):23-24.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4):116-117.黄玉萍.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探讨.实用妇科内分泌 杂志(电子版), 2015(9):89. 产后尿潴留高危因素及盆底康复技术对其疗效的分析.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3, 22(10):807-811. 吴涛.产后尿潴留高危因素及盆底康复技术对其疗效分析. 大连医科大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6):793-795. 盆底康复技术干预围产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及性生活质量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16): 3396-3398. [10] 西医科大学,2014.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相关文档

热度:
页数:2
热度:
页数:5
热度:
页数:6
热度:
页数:5
热度:
页数:6
热度:
页数:6
热度:
页数:7
热度:
页数:6
热度:
页数:7
热度:
页数:4
热度:
页数:5
热度:
页数:10
热度:
页数:6
热度:
页数:3
网站地图